基于便携式荧光比色计的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现场快速测定解决方案

更新时间:2025-08-20      点击次数:52
一、检测原理
本解决方案选用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量子点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对三聚氰胺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当量子点与三聚氰胺结合后,会发生荧光猝灭现象,且荧光猝灭程度与三聚氰胺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便携式荧光比色计可通过检测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变化,进而实现对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定量测定。具体而言,在没有三聚氰胺存在时,量子点发出较强的荧光;当三聚氰胺存在时,其与量子点表面的基团发生相互作用,导致量子点的荧光被猝灭,荧光强度随三聚氰胺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二、样品预处理
  1. 取 10mL 乳制品样品于 50mL 离心管中。

  1. 加入 5mL 10% 的三氯醋酸溶液作为沉淀剂,充分振荡 10 分钟(振荡速度为 200r/min),使蛋白质充分沉淀。

  1.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 4000r/min 的转速离心 15 分钟。

  1. 离心结束后,小心取出上清液,即为处理后的样品,此步骤可有效去除样品中的蛋白质等干扰物质。

三、检测步骤
  1. 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三聚氰胺标准品,用超纯水溶解并定容,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标准溶液(0.1mg/L、0.5mg/L、1mg/L、5mg/L、10mg/L)。

  1. 荧光探针溶液配制:将量子点溶于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中,配制浓度为 2μmol/L 的量子点荧光探针溶液。

  1. 反应体系构建:分别取 2mL 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标准溶液和处理后的样品溶液于比色管中,各加入 2mL 量子点荧光探针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1. 反应条件控制:将比色管置于 25℃恒温水浴中反应 20 分钟,控制反应体系的 pH 值为 7.0。

  1. 便携式荧光比色计检测:反应结束后,将比色管中的溶液倒入便携式荧光比色计的比色皿中,设置激发波长为 365nm,发射波长为 520nm,测定溶液的荧光强度。

  1.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以三聚氰胺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对应的荧光猝灭程度(空白荧光强度与样品荧光强度的差值与空白荧光强度的比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品溶液的荧光猝灭程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浓度。

四、性能评价
  1. 检测限:通过对低浓度三聚氰胺标准溶液进行多次检测,以 3 倍信噪比对应的浓度作为该方法的检测限,经测定,本方法的检测限可达 0.05mg/L,满足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要求。

  1. 精密度:对同一浓度的三聚氰胺标准溶液进行 6 次平行测定,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显示 RSD 小于 5%,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1. 准确度:采用加标回收实验,向已知浓度的乳制品样品中加入不同量的三聚氰胺标准品,进行回收实验,计算回收率,回收率在 85%-115% 之间,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1. 特异性:选取乳制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如尿素、葡萄糖、乳糖等,进行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干扰物质对三聚氰胺的检测无明显影响,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综上所述,本基于便携式荧光比色计的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现场快速测定解决方案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现场快速检测,可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和企业质量控制的需求。


版权所有©2025 上海元恒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8096号-1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