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点设置:选取污水处理厂总排放口的瞬时混合水样,使用自动采样器每 2 小时采集 1 次,单次采样量不少于 500mL,确保样品代表性。
预处理流程:
余氯去除:若出水中余氯浓度>0.1mg/L,向样品中加入 0.1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每 100mL 样品添加 0.5mL),搅拌至全面反应,避免余氯抑制微生物活性。
悬浮物过滤:通过 0.45μm 微孔滤膜过滤样品,去除 SS(悬浮物)干扰,防止堵塞传感器。
温度调节:将预处理后的样品置于 20℃恒温水浴中平衡 15 分钟,保证检测温度与标准条件一致。
仪器校准:每日检测前,用 5.0mg/L 和 20.0mg/L 的 BOD 标准溶液进行两点校准,确保仪器示值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样品测定:
取 10mL 处理后样品注入反应池,加入 1mL 微生物菌剂(经驯化的活性污泥提取物),启动搅拌装置(转速 300r/min)。
设定检测周期为 90 分钟,仪器自动记录溶解氧变化曲线,通过内置算法计算 BOD 值并显示结果。
每批样品同步测定空白对照(超纯水)和质控样(10.0mg/L 标准溶液),空白值需<0.5mg/L,质控样相对偏差≤5%。
结果判定:若检测值≤对应排放标准限值(如一级 A 标准≤10mg/L),判定为达标;若超标,立即启动复测程序,排除偶然误差。
工艺反馈:将检测结果实时传输至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超标时自动提示调整曝气强度、污泥回流比等参数,确保后续出水达标。
准确度:对实际出水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浓度 5mg/L、10mg/L 时,回收率分别为 92%-105%、88%-102%,满足检测要求。
精密度:对同一水样连续测定 6 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3.2%-4.8%,重复性良好。
比对实验:与传统 BOD5 方法对比 100 组数据,两者相关性系数 R²=0.96,表明快速方法可靠性高。
时效性:将检测周期从 5 天缩短至 90 分钟,实现 “即测即判”,为工艺调整争取时间。
经济性:单样品检测成本约为传统方法的 1/3,年节约试剂与人工成本约 10 万元(按日检测 50 样品计)。
合规性:检测数据可直接用于环保验收与日常监管,符合《水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要求。
仪器维护:每周清洗微生物传感器探头,每月更换菌剂,每季度进行全面校准,确保稳定性。
人员培训:对操作员工开展仪器操作、异常数据判断等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系统集成:建议与污水处理厂的 SCADA 系统对接,实现 BOD 数据与 COD、氨氮等指标的联动分析,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