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活性损伤严重:传统离心(高转速)产生的剪切力、旋转蒸发(35-40℃)的温和高温,导致热敏性致病菌(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耐受温度≤30℃)活性保留率不足 75%,易出现 “假阴性" 检测结果,漏检风险升高;
浓缩效率低,适配难:离心沉淀法单次浓缩 225mL 富集液需 30 分钟 + 上清液移除 10 分钟,批量处理 10 个样品需 8 小时以上,难以满足食品安全应急检测 “48 小时出结果" 的要求;过滤法需手动更换滤膜,易因滤膜堵塞导致浓缩中断,效率更低;
交叉污染风险高:开放式操作(如倾倒离心上清液、更换滤膜)易引入环境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导致检测结果 “假阳性";多样品同时处理时,样品间易因操作不当产生交叉污染,不符合 GB 4789.1-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的无菌要求;
杂质残留影响后续检测:离心沉淀法无法去除富集液中的蛋白质、多糖等杂质,后续进行 PCR 鉴定时易抑制酶活性,导致扩增失败;过滤法虽能除杂,但滤膜吸附微生物导致回收率下降。
低温高效浓缩:真空环境(真空度 0.08-0.095MPa)降低溶剂沸点(水沸点可降至 30-35℃),配合离心力(500-3000rpm)加速水分挥发,225mL 富集液浓缩至 10mL 仅需 25-30 分钟,较传统离心法效率提升 4 倍,且温度≤35℃,微生物活性保留率≥95%;
微生物高回收率:无滤膜吸附、无高剪切力损伤,通过优化离心转速(如致病菌浓缩用 1500rpm,避免细胞破裂)与真空度(0.09MPa,平衡浓缩速度与活性保护),目标微生物回收率稳定在 90%-98%,远高于过滤法的 85%;
密闭无菌操作:采用全密闭样品仓(材质为 316L 不锈钢,可高温灭菌)与一次性离心管(15mL/50mL),样品全程不与外界接触,避免环境微生物污染;多通道设计(支持 12-24 个样品同时处理)且样品间物理隔离,无交叉污染风险;
杂质同步去除:浓缩过程中,富集液中的小分子杂质(如代谢产物)随溶剂挥发被抽走,大分子杂质(如蛋白质)随浓缩液体积缩小被浓缩,不影响后续分离鉴定(如平板划线、PCR 检测);
合规化适配:支持浓缩参数(温度、转速、真空度、时间)自动记录与导出,样品仓可进行 121℃饱和蒸汽灭菌(符合 GMP 无菌要求),检测数据可追溯,满足 CNAS 实验室认可与食品安全监管追溯需求。
浓缩前准备与仪器调试:
样品预处理:富集培养完成后,取 225mL 沙门氏菌富集液,用无菌移液管分装至 3 个 50mL 无菌离心管(每管 75mL),避免液体溢出;
仪器灭菌:将样品仓与离心管适配器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121℃灭菌 20 分钟,冷却后组装,确保无菌环境;
参数设定:根据沙门氏菌特性(最适温度 37℃,耐受低温浓缩),设定温度 32℃、离心转速 1500rpm、真空度 0.09MPa、目标体积 10mL(通过仪器 “体积触发" 功能自动停止)。
自动化浓缩操作:
样品装载:将装有富集液的离心管放入适配器,平衡后放入样品仓,关闭仓门并启动真空系统;
过程监控:仪器实时显示温度、转速、真空度及浓缩体积,通过视窗观察样品状态(避免暴沸,若出现暴沸可适当降低真空度至 0.085MPa);
自动停机:当浓缩体积达到 10mL 时,仪器自动停止离心与真空系统,声光提示浓缩完成;
浓缩后处理与后续检测:
样品收集:在生物安全柜中取出离心管,合并 3 管浓缩液(共 10mL),立即进行后续操作(如取 1mL 浓缩液进行 RV 增菌,或取 0.1mL 进行 BS 平板划线);
仪器清洁:浓缩完成后,用 75% 乙醇擦拭样品仓内壁,对适配器进行高温灭菌,以备下次使用;
数据归档:导出本次浓缩参数(32℃、1500rpm、0.09MPa、耗时 28 分钟)与样品信息(鸡肉批次、富集时间),存档至实验室 LIMS 系统。
浓缩效率:225mL 富集液浓缩时间从传统离心法的 40 分钟缩短至 28 分钟,批量处理 12 个样品时间从 6 小时降至 2.5 小时,应急检测可在 40 小时内出具结果,满足监管部门 “48 小时应急响应" 要求;
检测灵敏度:浓缩后目标微生物浓度提升 22.5 倍(225mL→10mL),检测限从 10 CFU/25g 降至 1 CFU/25g,成功检出低污染水平样品(如冷藏牛肉中 1 CFU/25g 的李斯特菌),漏检率从 5% 降至 0.5%;
微生物活性与回收率: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致病菌活性保留率从传统方法的 80% 提升至 95% 以上,回收率从 85% 提升至 95%,符合 GB 4789 系列标准对 “回收率≥80%" 的要求;
交叉污染控制:采用密闭操作后,样品间交叉污染率从 3% 降至 0,环境微生物污染导致的 “假阳性" 率从 2% 降至 0.1%,检测数据可信度显著提升。
检测能力升级:助力检测机构覆盖更多低污染、热敏性致病菌检测(如副溶血性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项目从传统 5 项扩展至 8 项,满足多元化食品安全监管需求;
成本优化:一次性离心管成本仅为滤膜的 1/3,且无需人工值守,减少 2 名检测人员投入,年节约耗材与人力成本超 15 万元;
合规性保障:浓缩参数可追溯、仪器可灭菌,顺利通过 CNAS 实验室复评审与食品安全 “双随机" 抽检,检测报告获国际互认(如符合欧盟 EC No. 2073/2005 标准);
产业支撑:为食品生产企业(如乳制品厂、肉制品厂)提供快速出厂检验服务,浓缩环节缩短后,企业出厂检测周期从 3 天缩短至 2 天,加速产品上市。
无菌操作规范:
离心管、移液管等耗材需提前灭菌,样品分装与收集需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避免环境微生物污染;
样品仓每次使用后需用 75% 乙醇擦拭,每月进行 1 次 121℃高温灭菌,防止残留微生物滋生。
参数精准适配:
热敏性致病菌(如副溶血性弧菌)浓缩温度需≤30℃,避免高温导致活性下降;
高黏度富集液(如乳制品中的乳糖发酵液)需适当提升离心转速(2000-2500rpm),防止浓缩不均。
避免样品暴沸:
初始真空度不宜过高(可从 0.07MPa 逐步升至目标真空度),若出现暴沸,立即暂停真空系统,待样品稳定后再继续;
离心管装载量不超过容积的 2/3(如 50mL 管最多装 35mL),预留溶剂挥发空间。
仪器维护与校准:
每周检查真空泵油位(低于刻度线需及时补充),每季度更换真空泵油,确保真空度稳定;
每月用标准体积(10mL、20mL)校准仪器 “体积触发" 功能,误差需≤±0.5mL,确保浓缩体积精准。
扫码关注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