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壤养分检测:瓶口分液器优化萃取试剂定量添加的实践
2025-11-03

农业土壤养分检测(如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测定)是指导科学施肥、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核心依据,其中萃取环节(用特定试剂浸提土壤中的目标养分,如速效磷用碳酸氢钠浸提、速效钾用乙酸铵浸提)的试剂定量添加精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传统检测...

  • 2025-10-21

    微生物实验室污染废弃物(包括培养基残渣、菌液离心管、接种环、实验耗材等)常携带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致病菌,部分还含耐热芽孢(如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若灭菌不透彻,不仅会造成实验室交叉污染,还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引发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传统灭菌工艺多采用固定参数(121℃、20分钟、重力排气),存在灭菌死角、芽孢未全部灭活、玻璃耗材破损率高(超5%)等问题,难以满足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灭菌合格率100%、生物安全风险可控”的严...

  • 2025-10-20

    汽车精密零部件(如发动机喷油嘴、变速箱齿轮、电子传感器外壳)表面的矿物油、切削液残留直接影响装配精度与使用寿命,传统清洗(人工擦拭、超声清洗参数固定)存在油污去除不透彻、零件损伤、批次一致性差等问题。数显控参清洗技术通过精准调控清洗参数,实现“靶向除油-无损保护-标准化作业”,适配汽车行业严苛质量要求。一、核心技术原理与设备选型数显控参清洗技术以“超声清洗+数显参数闭环控制”为核心,通过设备实时调节超声功率、温度、清洗时间及清洗剂浓度,针对性去除不同类型油污:技术优势:数显屏...

  • 2025-10-20

    一、实验背景与痛点电解液电导性能(离子迁移效率)直接影响新能源电池(锂/钠离子电池)充放电速率与循环寿命,需精准控制电导率在10-20mS/cm(25℃)。传统测试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温度未校准,不同环境下数据偏差超20%;二是电极污染导致测试重复性差(RSD≥8%);三是未适配电解液高黏度特性,测试响应滞后。本实验优化电导率仪测试参数,构建精准测试体系。二、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锂/钠电池电解液(LiPF₆-碳酸酯体系、NaPF₆-醚类体系)、数显电导率仪(量程0-100mS/...

  • 2025-10-16

    PerkinElmer珀金埃尔默热电偶可通过多种方法消除电磁干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式:-屏蔽技术:使用金属屏蔽层将热电偶的信号导线包裹起来,如采用屏蔽电缆或把补偿导线穿在铁管等金属屏蔽物内,并确保屏蔽层良好接地,这样外部的电磁场会被引导到大地,从而减少对内部信号的干扰。对于电磁干扰较为敏感的场合,还可以选择具有双层屏蔽结构的热电偶补偿导线,进一步增强屏蔽效果。-接地处理:将测量回路进行接地处理,把干扰引入大地从而保证仪表的测量准确性。可以采用热电偶参考端接地,即将热电偶或补...

  • 2025-10-16

    一、实验背景与痛点实验室样品容器(如烧杯、离心管、色谱进样瓶)的污染物残留(如油污、蛋白质、重金属吸附物)会导致实验数据偏差(偏差超15%),甚至实验失败。传统清洗方法(人工刷洗、化学浸泡)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手工清洗对窄口容器(如容量瓶)内部清洁不透彻,残留率超8%;二是强酸强碱清洗剂易腐蚀容器材质(如塑料容器溶胀);三是清洗周期长(单批次需30分钟),效率低下。本实验通过优化数显超声波清洗机参数,构建高效、低损的容器前处理方案。二、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污染容器(玻璃烧杯、P...

  • 2025-10-16

    一、行业需求与传统监测痛点生物医药行业中,纯化水作为试剂配制、设备清洗、制剂生产的核心原料,其纯度直接影响药品安全性与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2025年版)与USP39标准,纯化水电导率需≤2.1μS/cm(25℃)。传统监测方式存在显著短板:人工检测滞后:定时取样送检,无法实时捕捉制水系统波动(如树脂再生失效导致电导率骤升),易造成不合格水批量使用;数据完整性不足:手写记录易出错、难追溯,不符合GMP对电子记录的ALCOA+原则;温度影响忽略:未进行温度补...

  • 2025-10-16

    一、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验证电子温度记录仪对临床实验室不同试剂存储环境(冰箱2-8℃、冷库-20℃、室温15-30℃)的温度监控准确性、稳定性及报警可靠性,确保试剂质量符合医学实验室认可准则与试剂厂商要求。(二)实验材料设备:经计量校准的电子温度记录仪(精度±0.1℃,支持数据存储与远程报警)、标准水银温度计(溯源至国家计量标准)、医用冷藏冰箱、低温冷库、室温试剂柜;试剂:冷链试剂(血清学检测试剂,存储2-8℃)、冷冻试剂(核酸提取试剂盒,-20℃)、室温试剂...

  • 2025-10-15

    农药残留(如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类)因极性差异大(极性系数1.2-6.8)、沸点跨度宽(80-350℃),传统毛细管柱分离易出现峰重叠、拖尾,结合保护柱适配性与柱温调整,可高效解决分离难题,提升检测准确性。一、核心问题:农药残留分离痛点极性差异导致分离重叠:如乐果(极性3.5)与C₄H₇Cl₂O₄P(极性2.8),用单一极性毛细管柱易共流出;保护柱不匹配引峰形劣化:保护柱与毛细管柱内径、极性不符,产生死体积,导致峰拖尾因子>1.5;柱温不当降低效率:恒定柱温无法兼顾...

共 619 条记录,当前 4 / 78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第页 
版权所有©2025 上海元恒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8096号-1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