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升温,大幅缩短消解时间:采用高频微波或红外加热,升温速率可达 10-15℃/min,较传统电热板(2-3℃/min)提升 5 倍以上,单批次水样(6-12 个)消解仅需 20-30 分钟,满足应急检测 “快出结果" 的核心需求;
便携灵活,适应复杂现场环境:机身重量普遍≤5kg,体积如手提箱大小,支持电池 / 市电双供电(单次电池续航 4-6 小时),可在河流岸边、事故现场等无固定电源场景使用,无需依赖实验室条件;
精准控温,保障前处理效果:配备数显温控系统,控温精度 ±1℃,可精准维持消解温度(如重金属消解常用的 120-160℃),避免温度波动导致的重金属转化不透彻(转化效率≥98%);
安全稳定,降低操作风险:采用密闭消解罐设计,防止酸雾泄漏(如硝酸、高氯酸消解时),同时具备过压保护、过热报警功能,避免应急现场操作事故;
批量处理,适配多点位采样:支持 6-12 通道同步消解,可同时处理不同采样点的水样,满足应急检测中 “多点位、批量分析" 的需求,提升检测效率。
水样采集与预处理:用聚乙烯采样瓶采集现场水样(每瓶 50-100mL),加入硝酸(1% 体积比)调节 pH≤2,防止重金属吸附;
加样与试剂添加:取 10mL 水样注入消解罐,加入 2mL 硝酸(优级纯)、1mL 过氧化氢(30%),摇匀(硝酸用于破坏有机物,过氧化氢辅助氧化);
消解参数设置:根据重金属类型设定参数 —— 铅、镉消解:120℃保温 15 分钟;汞消解:100℃保温 10 分钟(避免高温导致汞挥发损失);
消解与冷却:启动便携式消解仪,完成升温、保温后自动停止,待消解罐冷却至室温(约 5 分钟);
定容与检测:将消解液转移至 25mL 容量瓶,用超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后即可用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子选择电极仪)进行检测。
采样:在泄漏点下游 50m、100m、200m 处采集 3 组水样;
前处理:用便携式消解仪 120℃消解 15 分钟,30 分钟内完成 3 组水样前处理;
检测:结合便携式原子吸收仪,1 小时内出具检测结果 —— 泄漏点下游 50m 处铅浓度达 1.2mg/L(超 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6 倍),100m 处 0.8mg/L,200m 处 0.3mg/L;
处置支撑:基于检测数据,应急团队快速确定污染范围,采取筑坝拦截、投加螯合剂等措施,24 小时内控制污染扩散,避免更大生态损失。
痛点:传统实验室消解需送样 24 小时后出结果,错过灌溉窗口期;
解决方案:便携式消解仪 120℃消解 20 分钟,配合便携式镉检测仪,3 小时内完成 20 个采样点的前处理与检测;
结果:仅 2 个靠近工厂的采样点镉浓度超标(0.05mg/L,超 GB 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及时调整灌溉方案,避免农作物污染。
应急响应提速:前处理时间从 “小时级" 压缩至 “分钟级",整体检测周期缩短 70% 以上,为污染处置争取关键窗口期;
数据支撑精准:精准控温确保重金属转化透彻,前处理回收率达 95%-105%,检测数据误差≤5%,满足应急决策的精准性要求;
场景适配性强:无需实验室条件,可深入污染核心区域开展现场前处理,避免水样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或组分变化(如汞挥发)。
试剂选择:需使用优级纯硝酸、过氧化氢,避免试剂中的重金属杂质干扰检测结果;
消解罐维护:每次使用后用稀硝酸浸泡 10 分钟,超纯水冲洗干净,防止交叉污染;
安全操作:消解过程中消解罐会产生压力,需确保罐盖拧紧,冷却后再开盖,避免酸雾喷溅;
参数适配:汞、砷等易挥发重金属需降低消解温度(100-110℃),并加入稳定剂(如硫脲),防止损失。
智能化参数匹配:内置重金属类型数据库,选择目标重金属后自动匹配最佳消解温度、时间,无需人工调试,降低操作门槛;
一体化集成:与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联动,实现 “前处理 - 检测" 无缝衔接,整体流程自动化,减少人为操作误差;
微型化与高容量:在保持便携性的同时,提升通道数量(如 24 通道),满足大规模应急采样的批量前处理需求。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sitemap.xml